今天分享的是:污染重心西移绿色转型提速正当时-2025年一季度空气质量观察报告
报告共计:11页
2025年一季度中国空气质量观察总结
2025年6月,独立研究机构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(CREA)发布2025年一季度空气质量观察报告,指出当前中国空气质量治理呈现总体改善与区域分化并存的态势,污染重心西移成为显著特征,绿色转型亟需加速推进。
从全国整体情况看,一季度空气质量取得阶段性进展。全国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%,与工业活动及化石能源使用相关的SO₂、NO₂和PM10等主要污染物普遍呈下降或持平趋势,火电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,能源结构调整为长期污染控制奠定基础。不过,整体改善背后仍存隐忧,全国PM2.5平均浓度仍超国家空气质量标准18%,近四分之三省级行政区未达标,且臭氧污染同比上升4%,冬季颗粒物与夏季臭氧双重压力格局逐步形成。
污染重心西移趋势明显,非重点防治区域污染压力加大。一季度,广西、云南、新疆PM2.5浓度分别同比上升32%、14%和8%,新疆PM2.5平均浓度达70μg/m³,是国家标准的两倍、世界卫生组织年均指导值的14倍,且以对健康危害更大的细颗粒物为主。此外,海南、湖南PM2.5浓度也分别同比上升11%和10%,部分传统“清洁地区”面临污染外溢压力。
展开剩余75%这一趋势与产业转移及能源结构相关。西部地区成为高耗能产业扩张主要承载区,一季度该区域生铁、粗钢、有色金属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0.5%、5.8%、4.2%,且炼钢多依赖高碳强度的长流程高炉工艺。同时,煤化工行业在西部扩张,传统煤化工增长集中于西部和中部,当地高能耗高排放技术依赖、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及薄弱的环境治理能力,导致污染水平快速上升。
部分内陆地区重污染天气反弹,宁夏、山西、湖北等西北及长江中游省份重污染天数局部回升。这些地区剔除气象因素后的PM2.5浓度同步上升,高排放强度是重要内因,且公路货运量增长、重工业产品产量上升进一步加剧污染负荷。
针对上述问题,报告建议“十五五”时期大气环境治理体系需转型。将中西部纳入大气治理主战场,赋予治理目标、资金与监管支持,强化产业环评约束;以能源结构优化和工业清洁化改造为核心,推动中西部高耗能行业减污降碳,促进区域协同;将空气质量治理嵌入区域发展战略,纳入相关考核体系,建立评估与考核机制,避免“污染换增长”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发布于:广东省金斧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